广东机器人江湖风云再起:拓斯达杀入具身智能战局
南方财经记者程浩 东莞报道
爆火的人形机器人赛道,迎来一位新入局者。
9月12日,广东机器人“七剑客”之一拓斯达发布国内首个基于人工智能技术、面向工业场景的具身智能机器人――拓星纪系列人形机器人。系列产品包括轮式人形机器人、人形双臂机器人、人形机械臂等,可在仓储或工厂环境中可实现对复杂任务的自主推理与决策,填补当前市场中的空白。
拓斯达创始人吴丰礼,做注塑辅机起家,转入工业机器人产业,再切入机床行业,让拓斯达成为广东省机器人行业内首家上市公司。
当前,人形机器人正经历从技术验证到价值落地的转型。今年上半年,拓斯达先后完成了双臂智能机器人、具身智能码垛工作站等产品验证和实地应用,为人形机器人的机械臂本体硬件、运动控制系统以及端到端大模型等算法做出充足的准备。
“这是第一台在注塑行业落地应用的人形机器人。”拓斯达首款轮式人形机器人“小拓”,采用四舵轮设计、支持360度全向运动,搭载了智谱AI大模型,已在注塑车间完成多轮验证。通过集成3D相机与AI视觉检测系统,能够实时识别注塑件良率,并自主完成装盘等工序,实现从检测到操作的全流程自动化。
面对当前公司身处战略转型阵痛、上半年营收降近四成的局面,拓斯达计划通过股权调整等方式对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进行逐步剥离,入局具身智能赛道。
拓斯达发起成立“拓斯达人形机器人生态创新联盟”,希望通过整合产、学、研、企多方资源,加快人形机器人多元场景中的规模化落地与创新应用,并计划将轮式人形机器人拓展至装配、检测等应用场景,切入自动化智能装备的千亿级市场。
“未来,拓斯达的人形机器人将通过工艺与场景的深度融合,精准破解实际应用难题,最终构建起可持续的商业闭环”。吴丰礼说。
入局人形
随着AI大模型与机器人硬件的深度融合,具身智能正成为科技巨头竞逐的下一个风口。
据预测,中国人形机器人规模,到2030年达380亿元。
去年,吴丰礼率队切入具身智能赛道。今年9月,旗下首款首款轮式人形机器人“小拓”正式面世。
9月12日,拓斯达首款首款轮式人形机器人“小拓”正式面世。受访单位供图
在拓斯达全球研发总部基地,身高180厘米的“小拓”熟练的从货架上拿起一瓶水,递到了观众手中。采用四舵轮设计、支持360度全向运动的人形机器人“小拓”直接扎进注塑车间拧螺丝、检次品、码托盘,实现多轴联动的毫秒级实时响应,成为最懂工艺的“超级打工人”。
从机床、伺服到传感器,从算法、数据到场景,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在拓斯达已经悄悄成型。
人形机器人躯体的硬件侧,小拓的多关节机器人本体、机械手臂等核心零部件完全自研,采用了拓斯达控股子公司埃弗米的GMU400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加工,可以实现对人形机器人的关节、躯干等核心部件完成定制化加工。
拓斯达拥有工业机器人、注塑机、数控机床三大核心业务,已构建起覆盖“从单机到整厂”的全链条解决方案服务能力。
人形机器人除了具备优质的本体外,灵活的小脑、发达的大脑很关键。
运动控制主要靠灵活的“小脑”。
2021年,一个代号为“X”的控制系统项目在拓斯达内部悄然进行,起初该项目是为了将新颖的IT技术引入机器人系统,如将虚拟化、容器化等IT技术和机器人控制系统、编程语言打通,更好地让IT技术服务于智能制造业。
随着具身智能的火热兴起,让拓斯达早期布局的“X”项目迎来了突破进展――从机器人控制器升级为“具身智能控制平台”,成为链接AI大模型和机器人硬件的核心枢纽“小脑”。
通过对制造业客户的调研,吴丰礼团队发现在工厂场景中,对于机器人的功能需求大部分集中在两只手臂和视觉的结合。吴丰礼希望优先把手臂的功能做到最佳,在分拣、搬运、码垛等多种场景中对智能机器人进行训练,确保一致性和稳定性。
吴丰礼团队携手国创工软,基于欧拉操作系统(openEuler),共同开发新一代X5智能机器人控制平台。
这颗灵活的“小脑”依托拓斯达自主研发的控制算法以及本体结构优化,提供400+用户可编程接口,500Hz RGM 实时控制接口,实时性能达到业界领先水平,为高端工业及具身智能应用提供高性能中间件。
拓斯达透露,该小脑平台已在拓斯达全系列机器人中实现批量应用,能满足工业领域超过90%的机器人需求。
当拥有了中枢小脑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本体、自动化装备系统集成的全方位布局,拓斯达向具身智能机器人的进军变得水到渠成。
完成指令要靠“大脑”控制。
相比ChatGPT等大语言模型可以在互联网攫取海量的数据,工业场景数据大多碎片化、质量参差不齐,加上通讯接口闭塞不互通,缺少体系化、标准的数据供应。
“让机器人‘会干活’,需要大量的工业数据进行反哺和训练,这些数据是燃料。”吴丰礼更看重的是如何让数万台产品在客户生产线上实现智能化作业。
近年来,拓斯达与华为云、智谱、阿里云等大模型厂商展开深度合作,基于真实工业场景采集、训练、迭代的数据,将其率先应用在人形机器人的工艺技能训练领域,并在注塑行业等真实制造业场景中快速更新,形成“工艺数据→AI模型→执行”的闭环,推动机器人从“能干活”向“会干活”进化。
今年6月,拓斯达展示了基于端到端AI模型的工业双臂具身智能装箱工作站,该工站具备物料自主识别、物料位姿变化最优抓取轨迹规划、双臂协同避障等能力。
而在控制器和伺服驱动等关键技术领域,拓斯达已完全实现自研,自主开发的机械末端抖动抑制控制技术极大提升了机器人运动的稳定性和重复定位精度,已成功应用于人形机器人小拓身上。
拓斯达首款轮式人形机器人“小拓”,搭载了智谱AI大模型,已在注塑车间完成多轮验证。受访单位供图
基于拓斯达与智谱共同构建的预训练具身模型COT-VLA基座开发,人形机器人小拓具备思维链推理能力,可实现对复杂任务的自主推理与决策。依托对15000家工业客户的场景理解与技术积累,小拓已在注塑车间完成多轮验证。
为进一步进化提升人形机器人能力,拓斯达松山湖全球研发总部基地也在近期正式投入使用,该基地以具身智能为核心攻关方向,将重点突破智能感知决策算法、人机交互等关键技术。
为何此次推出的是轮式机器人?拓斯达解释称,是基于对产品的成本与实用性考虑。“当前在工业领域,尤其在厂房、车间,行业需要的是能够真正干活的机器人,显然这方面轮式机器人更实用,性价比更高”。
直面挑战
2014年,当拓斯达挂牌新三板,吴丰礼却主动“革自己的命”――他认为,做配套设备终归是产业链配角,要成为推动制造业升级的主角,必须掌握核心技术。
于是,吴丰礼力排众议,在2015年将企业战略转向工业机器人研发。
而这场“豪赌”在2017年迎来回报――拓斯达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成为广东首家机器人上市第一股。
“人工智能技术引领的新一代科技浪潮,正以迅猛之势席卷全球,为各行各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吴丰礼看来,机器人作为“制造业皇冠顶端的明珠”,是为人工智能赋予一个“物理载体”的融合。
2021年,拓斯达收购东莞市埃弗米数控设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埃弗米”),切入高端数控机床赛道,并确立了以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和注塑机为三大核心产品,公司在2021年底开始战略转型,收缩删减部分公司业务,核心业务也正在发生变化。
“转型之路如临渊越岭,挑战重重,但内心笃定。”吴丰礼认为,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出现短暂下滑,是转型的必然结果。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注塑机三大核心产品是现阶段大模型公司在工业领域实现落地所需的重要硬件载体。未来公司将专注于这三大核心产品与三项核心技术,提升内在经营质量,构建极具优势的产业链。
在吴丰礼看来,当前拓斯达仍处于战略转型的阵痛期。
2025年上半年,拓斯达持续推进“聚焦产品,收缩项目”的战略转型,深化业务结构调整。报告期内,公司实现了10.86亿元的营收,较去年同期下降36.98%,净利润3145万元,净利润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12.08%,产品类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2.66%。
在拓斯达各大业务板块中,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曾一度是公司业绩的重要支撑。
拓斯达在2017年开设了该板块,主要是提供智能工厂整体解决方案,通过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监测工厂水、电、燃气各类能源消耗情况,提升利用效率。该业务在2024年上半年收入10.43亿元,占营业收入比重达超60%,然而毛利率仅有5.97%,利润贡献较低。
针对今年公司营收同比下降主要原因,拓斯达解释,主要是受累于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规模收缩67.20%。基于业务结构调整的规划,公司将持续主动收缩该业务,计划通过股权调整等方式对其进行逐步剥离。
让吴丰礼感到高兴的是,今年拓斯达在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等主营业务上取得了新的突破。
拓斯达2025半年度报告显示,今年以来拓斯达连续两个季度工业机器人业务保持20%以上快速增长。同时伴随下游客户需求增加、市场拓展突破,拓斯达自产多关节机器人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长80.86%,目前其自研多关节机器人出货量累计近1万台。
在数控机床业务版块,拓斯达实现营业收入1.63亿元,同比增长83.74%。报告期内,公司五轴联动数控机床销售量约200台,同比增长约35%,出货量约140台,同比增长约55%,目前在手订单饱满。
今年5月智能设备总部基地全新启动,首次实现了工业机器人、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注塑机及周边设备等智能装备产品线的集约化布局,为产能提升提供了充足保障,使工业机器人年度最大产能可达到6万台。
“对于人形机器人什么时候能够普遍走进家庭,我们认为,多长时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没有为此做好准备。”当下,吴丰礼希望公司能持续巩固和拓展主营业务,重点发力高端智能装备,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场景落地。
在吴丰礼看来,从短期来看,任务相对聚焦、对泛化能力要求不高的工业制造场景是具身智能率先落地的场景。在工业制造场景实现商业化落地之后,海量机器人的具身数据叠加算力技术的进步,机器人的能力将循序渐进逐步解锁,未来将向服务业、家庭、医疗康复、教育娱乐、交通出行、公共安全等更开放的场景进行延伸。
对于吴丰礼和拓斯达,人形机器人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 随机文章
- 热门文章
- 热评文章
- 第四届“人美杯”中国青少年书画大展启动 新设AI绘画组别,第四届“人美杯”中国青少年书画大展启动 新设AI绘画组别
- 仲裁裁决书内容有遗漏怎么办?人社部回应,仲裁裁决书内容有遗漏怎么办?人社部回应
- (乡村行·看振兴)江西铜鼓“小杨梅”化身百姓“致富果”,(乡村行·看振兴)江西铜鼓“小杨梅”化身百姓“致富果”
- 频繁洗头会导致脱发……是真是假?|谣言终结站,频繁洗头会导致脱发……是真是假?|谣言终结站
- “甘味”出海新象:从“鲜”到优的全球吸引力,“甘味”出海新象:从“鲜”到优的全球吸引力
- 打造高质量中丹人文交流平台——“中国与丹麦跨文化交流的过去与未来暨庆祝中丹建交7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打造高质量中丹人文交流平台——“中国与丹麦跨文化交流的过去与未来暨庆祝中丹建交75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京举行
- 夏厦精密(001306):召开2025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的通知
- [快讯]京源环保:关于股东减持股份结果
- 海默科技(300084):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和5%以上股东签署《股份转让协议》、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签署《表决权委托协议》暨控制权拟发生变更的提示性公告
- 明泰铝业(601677):明泰铝业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
- 明泰铝业(601677):明泰铝业关于选举职工代表董事
- 微电生理(688351):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决议
- 科思科技(688788):全资子公司取得土地成交确认书
- 1[担保]中青旅(600138):中青旅为控股子公司提供担保
- 2北京中轴线篆刻作品在故宫展出北京中轴线篆刻作品在故宫展出
- 3“猪王”“肉王”争锋 牧原双汇互抢地盘
- 4英国投资代表团走进数贸会 探数字合作新机遇,英国投资代表团走进数贸会 探数字合作新机遇
- 5港股午评|恒生指数早盘涨1.88% 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大涨3.77%
- 6泰国王太后去世:总理变更东盟行程,或影响泰柬和平协议签署
- 7国产首台28 纳米关键尺寸电子束量测量产设备出机
- 8富煌钢构(002743):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暨关联交易的进展公告
- 92025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机器人纷纷搬出“看家本领”,2025上海世界移动通信大会:机器人纷纷搬出“看家本领”
- 10个人购机器人最高优惠1500元 北京首办机器人消费节
- 11简仪产品在高性能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的应用
- 12除肇庆怀集外 广东受灾地区基本恢复供电,除肇庆怀集外 广东受灾地区基本恢复供电
- 13“甘味”出海新象:从“鲜”到优的全球吸引力,“甘味”出海新象:从“鲜”到优的全球吸引力
- 1第二十三届“海创会”签约项目总投资超300亿元,第二十三届“海创会”签约项目总投资超300亿元
- 220个项目在广州南沙集中签约 总投资逾154亿元,20个项目在广州南沙集中签约 总投资逾154亿元
- 3空调一年没用开启前最好清洗一下丨中新真探,空调一年没用开启前最好清洗一下丨中新真探
- 4求职遇到“招转贷”怎么办?人社部回应,求职遇到“招转贷”怎么办?人社部回应
- 5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天津中心成立,京津冀文化产业协同发展天津中心成立
- 6吉林延边推动地方特产开拓韩国市场,吉林延边推动地方特产开拓韩国市场
- 7上海文史馆馆员书画作品展启幕 展现“江山如此多娇”,上海文史馆馆员书画作品展启幕 展现“江山如此多娇”
- 8湖南锂资源创新应用大会在临武举行 展示5项新科技成果,湖南锂资源创新应用大会在临武举行 展示5项新科技成果
- 9宁夏铁路部门开辟助农增收“黄金通道”,宁夏铁路部门开辟助农增收“黄金通道”
- 10广西恐龙奥秘科学馆启幕 打造AI+数智化科普新范式,广西恐龙奥秘科学馆启幕 打造AI+数智化科普新范式
- 11在廊坊买全球:“一站式”畅享世界好物,在廊坊买全球:“一站式”畅享世界好物
- 12湘粤合作发展避暑康养产业 共拓大湾区市场,湘粤合作发展避暑康养产业 共拓大湾区市场
- 132021年以来广东累计减少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超百万亩,2021年以来广东累计减少松材线虫病发生面积超百万亩
- 台商布局广西AI新赛道 携手掘金东盟大市场,台商布局广西AI新赛道 携手掘金东盟大市场
- 重庆市渝北区撤销后,原区委副书记刘兆奎已赴南岸区履新
- 产业观察:“黑科技”见证纺织产业创新之变,产业观察:“黑科技”见证纺织产业创新之变
- 美“福特”号航母进入加勒比海地区
- 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 江苏盐城连续15年向海内外英才投英雄帖,城市与人才“双向奔赴” 江苏盐城连续15年向海内外英才投英雄帖
- 中国机会|科德宝:中国内需与创新成“新引力”,人形机器人产业已全球领先
- 台风“凤凰”已加强为超强台风级 今夜将登陆菲律宾吕宋岛东部沿海,台风“凤凰”已加强为超强台风级 今夜将登陆菲律宾吕宋岛东部沿海
- 中国太保董事长:新能源车出海仍面临保障短板,需构建全链条的服务网络
- 海南自贸港打造新时代对外开放重要门户,海南自贸港打造新时代对外开放重要门户
- 中国机会|贝加莱:过去五年中国业务占比大幅提升,AI新品市场反馈超预期
- (第八届进博会)日产在华设立首个合资整车进出口公司,(第八届进博会)日产在华设立首个合资整车进出口公司
- 对话|即便已拥有大满贯,陈艺文还想离完美更近一点
- 山东“十四五”能源发展观察:核、风、光、氢多元发展 擘画“ 逐绿向新”蓝图,山东“十四五”能源发展观察:核、风、光、氢多元发展 擘画“ 逐绿向新”蓝图
- 中国机会|松下控股本间哲朗:进博会是外国企业了解中国市场的好机会
- 欧加隆携生育与血脂管理创新成果亮相进博,共绘“健康中国”新图景,欧加隆携生育与血脂管理创新成果亮相进博,共绘“健康中国”新图景
- 湖北推出应急科普+AI音乐思政课,创新开展青少年安全教育